
一个人的成功绝非侥幸,除了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, 还须有勇有谋,生命中更要出现贵人,才有机会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。
永源摩多有限公司创办人林永源在太平摩托车业界中,是无人不晓的响当当人物。他有今天的地位,从摩托车业,晋身二手车业、复新二手罗里业、再跨领域发展海上休闲屋行业等 ,当中的努力,以及过人的睿智,没说出来旁人可不得而知。
林永源没有祖荫庇护,凭着自己一双手努力不懈打拼,一步一脚印的打造他的事业王国,除了在霹雳州怡保、太平、实兆远、巴里文打及峇眼色海开设摩托车店,也在太平拥有二手车行 及复新二手罗里业,目前正准备进军经济特色酒店业,将单元事业转型为多元化企业,期望凝聚4名儿子的力量,共同再创家庭事业高峰。
林永源1977年毕业后就离乡背井,单枪匹马到吉隆坡寻找工作机会,找到了一份修理摩托车的差事,从此就与摩托车结下不解之缘,投入一世人的摩托车业。
他在吉隆坡呆了5年,拥有一技之长后,1983年成家后决定回乡创业,偕妻子胼手胝足一起经营一间小型摩托车修理店。创业初期,他每天早上7时开店,做到晚上11时才关店,有时为了赶工修理摩托车,甚至工作至凌晨2时才上床睡觉。
他与白手兴家的长辈没有两样,都是有一股拼劲,一年365天,除了农历新年,其他日子,包括星期天他都不休息,以便储存足够资金,经营摩托车买卖生意;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,就是一天做足2天的工,就可以加倍赚钱,筹集资金比别人快一倍。

金融风暴面对挑战“闭关”
3天拟行销策略
人生不能期盼一帆风顺,林永源也在1996年金融风暴中面对巨大的挑战,独自跑到新加坡“闭关”3天3夜。
“闭关”3天,却让他想到突破难关的行销策略,让危机化为转机,事业再推向另一层次。
他表示那年生意很难做,商店公司一家家倒闭,根据调查了解,一个月内就有30间摩托车店关闭,行情实在惨淡。
他思考现金要如何周转,生意要如何继续走下去,如果关闭也须摊还银行贷款,肯定难有翻身机会。
他再想,一间代理商有10名顾客,10间有100名顾客,如果5间不做,1间倒闭,3间业务维持,那幺他就可以从中有70名顾客。
“当时不少车主失业,无力摊还贷,车子被银行拖走,但他们还是得寻找新工作生活,肯定就会改乘摩托车,带动摩托车销路。”
于是他就将购买摩托车的首期钱,从50%降低至20%,此举可以吸引70%的顾客,然后让顾客3期供1期,待他们找到工作,经济好转时,可以一次还2期,并且把供期年份延长。这种用感情拉生意的互惠互利方式,同业间都看不好,认为他 3个月后就倒闭。
永源摩多有限公司分店于1996年11月悬挂起优惠横幅,生意竟然翻三四倍,这种行销方式一直到2001年,其他同业过后也如法炮制,但林永源敏锐触觉,已让他比别人先赚了5年。
他认为除非国家灭亡,否则肯定会有转机,就因这个信念,他提供了市场所需的服务,让他的事业再攀高峰。
趁金融风暴
低价购店屋
漫漫经商路,备尝艰苦,冷暖自知;林永源表示在1993年至1998年,为扩展业务及面对金融风暴危机伤透脑筋,5年来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。
他无时无刻都得克服资金问题,开设10间分店时,曾想购买这些商店,但却想到当时一间店40万令吉,银行贷款利息要3500令吉,但租间店才1500令吉,那幺租店每月还可省下2000令吉 ,把这省下的利息存放在另一个户头,10间的店屋就可存到24万令吉,1年7个月后就可以买一间店。
于是他就采用这种方式,4年后,当时正值金融风暴店屋价格下降、股市崩溃,但他却拥有现金入场,购买店屋,并在股市中赚了一笔。
他在金融风暴危机中找到契机,智勇地克服难关。

进军酒店业
发展连锁经营
10间分店,并非每间赚钱,亏损的分店租约到期的就结束营业,属于本身的店屋就改经营二手车业。
摩托车与二手车的经营体系相似,林永源2000年有意经营二手车业,但基于没有人手管理而搁置计划,惟2006年时儿子开始步入社 会,于是在征询儿子的同意后,开始投入二手车业。
经营二手车业时,他也开始购买地皮兴建店屋,主要是摩托车公司限制摩托车的代理数额,造成摩托车业无多大发展空间。
他说,畅销品牌的摩托车数额受限制,不热门的品牌给多也不能销售,目前虽然有向雅马哈公司要求增加配额,但这也是时候将业务多元化发展,事业才能持续走下去。
他发现太平店屋供过于求,很多卖不出,也租不出,在此情况下,他规划公司未来一两年的发展,将进军特色经济酒店业。
盼推动太平经济发展
身为道地太平人,林永源希望能在推动太平经济发展贡献绵力;他对太平旅游业发展充满信心,尤其是太平是一座历史遗产城市,同时十八丁拥有丰富生态旅游元素,在历史与生态双管齐下,太平旅游业必能蓬勃发展。
他认为目前槟城与怡保的外国游客量增,只要可以将两地的部分外国游客吸引到太平,就可以促进太平旅游业发展。
他心中已有推动太平旅游业的概念,当今年9月,甘文丁特色经济酒店建竣,投入营业时,就会落实这项发展概念。
他表示紧接着将会展开兴建新板的特色经济酒店,以朝向连锁经济酒店业前进。
除经济酒店业,他也于一年前,投身二手罗里业,主要是选择具品牌的二手罗里,复新后再转售,同时进行改装小型罗里成为流动餐车,这类餐车鲜艳可爱,深受小贩界欢迎。

受渔民柴夫启发趁早转型
林永源回想起那段艰辛日子,莫不感慨万千;他表示妻子当时还认为做人没啥意思,每天一味工作,没机会休息出门游玩。
“我拼命存钱要发展事业,主要是因为1985年我在十八丁老家,那时屋后有一条河,经常看到那些炭窑柴夫或渔民乘船出海砍伐红木、捕鱼。柴夫一去就是20天才能回来,一日复一日,从年少做到花甲年龄,还是一样靠劳力换取三餐。”
他强调并非看不起渔民或柴夫,只是领悟到长年浸淫在劳动工作,就很难转行,如果他没有趁年轻时勇于改变,就将会在既定的模式里度过余生。
他自忖,单靠一双手修理摩托车,何年何月才能筹足资金?于是从渔民柴夫身上,他得到了启示,转型必须趁早。他开始做起小型的摩托车买卖生意,起初先向同行拿几辆来卖,本身再复新二手摩托车,增加收入。

贵人相助代理摩托车
买卖生意就这样慢慢成长,林永源的人生转捩点却始于1989年,他遇到生命中的贵人,即是铃木摩托车总行经理韩瑞良。
“当时韩氏认为我的经营方式在太平是不错,他可以协助 我,让我成为铃木摩托车的太平代理,这时生意出现转机。”
林永源当时没有资本,对方却说无须担心,将会给予配合,批准他 5万令吉的信用额度,但他还是觉得数额很大,韩氏就一直鼓励他接受挑战。
创下53万销售纪录
“我那时候没什幺朋友,就拼业绩,2个月销售额竟然可以超过5万令吉,甚至达到10多万令吉;曾经还创下53万令吉的销售纪录,超过信用额度的10倍。”
由于担心花掉这些钱,他就尽速还账,成为信誉良好的代理。 一两年后,这位贵人再加额给他,令他的业务向前推进。
他从摩托车保险、代还路税、聘人修理摩托车及复新二手摩托车买卖等各管道中,累积的钱财就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。
时至1992年,雅马哈摩托车最鼎盛期,要申请做代理不容易,因为该公司已5年没发代理权,但生性好客的林永源时常都会招待这些公司经理,就在吃喝中谈起想做代理这回事。不久后,从吉隆坡调来怡保的新经理与他接洽,吩咐他写信给全国总经理提出申请。
“雅马哈摩托车总经理到来接洽,要我买下另一间店,才考虑给我代理权,于是我多了一家摩托车公司的代理,又开始赚钱;由于业绩好,1994年至1995年,也申请到本田摩托车代理, 我也于1997年成为霹雳州首个国产摩托车代理。”
永源摩多有限公司于短时间内成为霹雳州最多分店的公司,一度开设10间分店,因而获得各品牌摩托车公司关注,先后给予代理权经营。

热心公益没架子
以林福山为学习榜样
年轻人要创业或是觅职,首要条件就是必须守信用与具备诚意。
林永源发现现代年轻人的态度很不好,就是在交谈时,经常按手机,予人不礼貌印象。
他劝告年轻人,当老板、或是企业家约见时,就是给你一个机会,必须珍惜,不要在交谈时不断按手机,这是礼仪。
他表示这30多年来,聘请过的员工上千人,发现很多年轻人都想一步登天,其实他公司设定的职员升迁制度是属于三赢政策,可以让职员跟上国家的通膨率,只要认真工作,不怕没前途。
林永源最钦佩的人物是大马林氏宗亲会总会长丹斯里林福山。
他认为林福山身为挂牌公司的董事经理,一个屋业发展项目就是兴建几万间房屋,手上要进行的项目多达18个,但仍可以积极的参与及推动宗亲会活动,这种亲力亲为的精神真是不简单。
“丹斯里百忙中,也从未缺席宗亲会属会的宴会活动,以凝聚宗亲力量,推动宗亲会务。”
他欣赏林福山并没有一些企业家的架子,为人和善,关心社会公益与学校,是让他学习的榜样。
报道/摄影:黄清琴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
报道/摄影:黄清琴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